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湖南农业大学第三届“心悦读”读后感大赛优秀作品展

时间:2025/05/25 08:3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阿德勒的雨,漫过被讨厌的墙

作者:梁雅天(教育学院)

不曾想江南的夏季来势汹汹,刹那间倾泻而下的暴雨,冲淡了暑天的燥热,空气中弥漫着潮湿而闷热的气息。抬眸望窗外,躲雨的人们步履匆匆,垂眼阅书簿,恍惚间,那些被红笔圈画的文字仿佛有了意识,在泛黄地纸页间轻颤着,书中青年涨红的面庞依稀与十八岁的我重叠成一道剪影,哲人颀长的身影竟在雨幕中愈发清晰。

他缓步走来,指尖摩挲着那批注满溢的《被讨厌的勇气》,眉眼间仿佛蕴含阿德勒哲思千年沉淀的智慧。一张旧相片蓦地从书页间滑落——少女捧着奖杯,身后是满墙的荣誉证书,连校服领口的褶皱都泛着骄傲的光,照片边缘还有父亲题写“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勉励。我目光掠过相片上意气风发的少女,指尖不自觉攥紧衣角。

高中时期,我如同精密运转的荣誉收割机:国家级征文特等奖、省级英语竞赛一等奖、省级绘画大赛二等奖、市级优秀志愿者……甚至在校级竞赛中打破几十年的历史而创造最佳成绩,我一度沉溺于奖状垒砌的“优秀”所带来的身份认同与虚荣快感中。然而,这份优越感自步入大学后荡然无存。我不再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在比赛中屡屡受挫,盯着入围名单上陌生的名字,仿佛听见了内心的大厦轰然坍塌。我深陷自我怀疑的虚无主义,为天赋的消逝而郁郁寡欢。那时的我尚不知晓,命运早已为虚荣标好价码,当我把所有自我价值系于奖状与排名,便已亲手编织了困住自己的金丝囚笼。

“我们总以为‘因为曾经优秀,所以现在必须成功’,却忘了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窗外雨势渐急,哲人的声音却沉稳有力,仿佛抚慰人心的咒语,“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便会永远止步不前。就像荣誉铸造盔甲,以为这样就能刀枪不入,但盔甲亦是枷锁,真正的成长,却始于盔甲碎裂之时。”

我嘴唇颤抖地翕动着,似有千言万语却难以言表。原来当“优秀”成为唯一的氧气,连呼吸都会变成束缚。那些泛着金光的奖状,正如巴甫洛夫的铃铛,每次失利时就会触发,在大脑中敲响“江郎才尽”的丧钟。这正是阿德勒所揭示的条件反射陷阱,而我竟误将其认作天赋的判决书。心里的喧嚣再也按捺不住,满腔委屈和不甘化作盈盈泪光,在眼眶中颤动。

“我们无需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哲人拍了拍我的肩,轻声安抚道,“人生不是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

“可是,我并没有甘于平凡的勇气,我害怕……”哲人的话分明一针见血,而我却因恐惧而迷失方向,还紧攥着那块名为“优秀”的遮羞布,我到底在害怕什么?

“困住你的不是过去,而是你给过去贴的标签,如何赋予当下经历新的意义,才是突破困境的关键。”哲人的眼神仿佛能洞见人心,温润地拭去我眼底的惶恐,“荣誉不应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尺,我们并不是为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也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我忽然幻视以前的自己,违背本心参加了许多索然无味的活动,极度渴望着被父母认可。也因过度在意他人评价,父母随口一句批评会让我辗转反侧,觉得之前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久而久之,为了麻痹自己,我选择拒绝与父母沟通,甚至逢年过节也百般推辞以逃避回家,“家”仿佛成为了我心底恐惧的代名词。

倘若以阿德勒的观点来看,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源于对他人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他人妄加干涉,那些以爱为名的期待,何尝不是将亲子关系物化成“赏罚机制”的心理投射?而我却忘了课题分离的真谛,竟将他人的课题背负在自己身上,把父母的焦虑内化为自我否定,一点点浇筑出与家人的隔阂。

“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无法左右。”哲人指尖划过书页,停留在那句被我用红笔标记的箴言上,“你明明热爱探索未知事物,却因父母一句‘不务正业’而将其搁置——那些被你封藏于内心深处的经历,难道不是你对自己人生课题的无声抗议?”

他的语言如同精准的手术刀,一层一层剖开我的内心的症结,露出破败不堪的真相。大一时,我瞒着父母做了许多尝试与探索,包括但不仅限于——自学数码插画,摒弃从前比赛获奖的色彩风格,任由色块与线条在数位屏上疯长出荒诞的梦境;在爬宠体验馆当店员,享受爬行动物的鳞片与皮肤接触的奇妙质感;在大街上,与素不相识的人毫无忌惮地交流彼此感兴趣的话题;顶着五颜六色的头发和叛逆的亚文化穿搭出现在公共场合;还结识了一群热衷Cosplay的朋友……这些事倘若若被父母知晓,定会换来“离经叛道”的斥责,可每当我在这些“荒唐事”中笑得肆意,都能听见内心挣脱桎梏的脆响。

直到父母怒气冲冲地打来电话质问时,我如同缩头乌龟般,畏惧地封存起自己的爱好。那时的我尚未明白,父母对“稳定人生”的执着,实则是因恐惧不确定性而编织的安全网。正如书中所言:“选择了不自由生活方式的大人看着自由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就会批判其享乐主义,这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接受不自由生活而捏造出的一种人生谎言——没有任何理由不可以过自己喜欢的人生。”

“看,其实你早已在践行勇气。”哲人顺着我记忆的脉络轻声说,“那些未曾被奖状束缚的时光,反而让你触摸到生命更丰饶的质地。阿德勒说‘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你曾把荣誉和他人认可当作唯一的养分,却忘了自己本就拥有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力量。”

回忆一帧帧闪过,我望着那些模糊却炽热的影像,终于明白了哲人的良苦用心:原来我真正害怕的不是平凡,而是打破他人期待后的 “被讨厌”。但阿德勒早已告诉我“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真正的勇气从不是与过去的荣誉诀别,而是敢于在不被认可的土壤里,依然相信自己能活成独一无二的模样。

当我不再把“被讨厌”当作恐惧的枷锁,那些曾困住我的“优秀”标签,终于化作了成长的羽翼,托举我能望见更辽阔的天空——那里没有别人的期待,只有自己对生命纯粹的热爱与探索。如今再看那些曾经让我窒息的奖状,它们依旧整齐地贴在老家的墙上,却不再是我定义自己的标尺。

合上书页,雨不知何时停了。窗外的青石板路蒸腾着薄雾,行人的脚步不再匆匆,仿佛都在享受这雨后新生的世界。哲人早已悄然离去,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比雨声更清晰的回响:“真正的自由,是敢于在人生的舞台上,跳一支独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舞,哪怕无人喝彩,哪怕步伐笨拙,却始终带着破茧而出的勇气,因为每个旋转起舞的刹那,都是生命最珍贵的礼物。”人生不是一条必须走向“成功”的直线,当我们不再盯着终点的奖杯,而是用心感受每一次舞动的瞬间,那些曾被我们视为“失败”的落步,也终将成为舞蹈中独特的韵律。

我轻轻抚摸相册里那些或明或暗的记忆,如同抚摸自己跌跌撞撞却勇敢的成长。《被讨厌的勇气》教会我的,不是抗拒优秀或沉溺平凡,而是在他人的目光之外,坚定地选择自己的活法。就像此刻,我终于能坦然地对过去那个困在奖状里的自己说:“谢谢你曾那么努力,现在的我,要带着被讨厌的勇气,去拥抱更真实的人生了。”

 更多优秀作品,请点击:湖南农业大学第三届“心悦读”读后感大赛优秀作品展(一)

                      湖南农业大学第三届“心悦读”读后感大赛优秀作品展(二)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