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生,经历检验学习情况的考试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考试总有成绩的高低,哪有常胜将军? 为考试失误而懊恼是很多人所共有的,但有些人因此而觉得羞愧难当、郁结于心,然而苦恼并不能使成绩马上提高,反而会坏了心情。
就好比你有一个蚊子块,如果你不在意的话,很快会好的,但是如果你一直看它,还用手去挠它,它会越来越严重的,最后小块会变成一大块,甚至会感染。考试失误,最在意的人是你,别人不会像你这么在意的,就像我们看集体照,每个人基本都在第一时间找自己,的确每个人也都在照片中首先找到了自己。又比如说,我们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会很自然地将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来,而且,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被众人评论。
或者,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今天特地打扮一番,甚至改变了一款发型,穿上了一件新衣服,洗了澡吹了头发,出门觉得意气风发,但是一天下来,觉得似乎并没有什么人注意到你,也根本没有人向你提起这件事,甚至是问自己最好的朋友、男女朋友,自己有没有什么变化的时候,他们也支支吾吾答不出来。
又有的时候你出门忘了洗脸,觉得哪里都丑,见到人看自己一眼就觉得对方是在嘲笑自己。又或者,之间在网络上疯传的一种调查:自己设置五个问题的答案,让朋友回答,以检测和朋友的亲密程度。而结果是,即便是自己认为显而易见的问题,最亲密的朋友也未必能答得上来。
自我感觉在聚光灯
聚光灯效应
这些事情,都指向了一种心理学现象——聚光灯效应,又称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它的表现是,我们会普遍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换句话说,我们很在意自己给别人留下了什么印象,以至于我们倾向于认为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比别人实际给予的关注,要多得多。
我们总是不经意的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当我们出丑时总以为人家会注意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人家或许当时会注意到可是事后马上就忘了,没有人会像你自己那样关注自己的。
而这一现象,不仅仅停留在穿了一件新奇的衣服上,还会延伸到当我们产生焦虑、愤怒、厌恶的情绪时,以及说出谎言和制造吸引力时。
也就是说,当我们产生这些情绪或者行为,我们会误认为自己接近“透明”——当然,这里不是指物理上的透明,而是会倾向于认为我们的任何一点焦虑都会被发现、任何一句谎言都会显得不自然。这种现象被称为透明度错觉。
比如,当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认识一些新人的时候,都会感觉不自在,害怕任何行为举动会造成对方的误解和敌意,同时过度在意自己的形象,希望处处都能表现出自己的能力、礼节,甚至是格调,不敢乱说话和乱表现,误以为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表现都会被记住。
又比如上台演讲,通常紧张的来源通常都是突然感受到自己的手或者腿在抖、心脏狂跳。人会有被很多人关注的幻觉,尤其在真正被关注的时候会更加明显。而在台上被聚光灯打中时,感觉被所有人盯着,当自己感受到自己的紧张后,立即进入死循环,认为每一个小错误都会被无限放大,因而自己优先放大了自己的错误,想要手停下来不都,腿站直了不晃动。
至此,这个紧张感的闭环就形成了:紧张感——聚光灯效应——注意狭窄——犯错——更紧张。类似这样的行为与感受相互影响的闭环不仅仅发生于紧张时。比如说,每次失眠,都会因为失眠本身产生的烦扰而更加睡不着。
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对自己过分关注,并以此联想到别人也会如此关注自己。这是自我意识中的焦点效应在作怪,总觉得自己是人们视线的焦点,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受着监控,这样就会让人产生社交恐惧。
社交恐惧者总是“感到”在人群中大家都在关注自己。社交恐惧者会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误和公众心理疏忽的明显度。如果我们触动了图书馆的警铃,或者自己是宴会上唯一一个没有为主人准备礼物的客人,我们可能会非常苦恼。但是研究发现,我们所受的折磨别人不太可能会注意到,还可能很快会忘记。其实别人并没有像我们自己那样注意我们。
泰戈尔曾经说:“天使之所以会飞,是因为她们把自己看得很低。”。
对于一个人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认识自己的价值,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懦弱不畏缩,保持适当的低姿态,才能让自己实实在在的体验生命的真实。
那么,“聚光灯效应”是否可以被我们合理利用呢?
当然可以!
■ 利用“聚光灯效应”提高自我要求
不被注意的时候,我们通常比较放松随意,有些不恰当的行为和易忽视的小毛病便会暴露出来。而如果我们想象自己在聚光灯之下,我们便可有意识地约束自己。
■帮助我们在社交中学会放松
既然知道别人关注自己是一种错觉,那么我们何必再如此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就让别人去关注主角,我作为一个吃瓜群众,应有掌声时鼓掌,该享用美食就安心吃东西。
生活中许多的紧张感,都是来源于以上两个概念——聚光灯效应和透明度错觉,而高估了自己的社交失误,而除了加以利用,我们还可以找到解决方法,这极其简单:知情和天性解放。
萨维茨基和吉洛维奇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比了未被告知任何内容,被告知要在演讲时安心、不必紧张、放松,以及被告知了焦点效应和透明度错觉的三组人演讲后对自己紧张的评判程度,知情组明显觉得自己更加放松,而听众也证实了这一结果。
事实上,即便我们在某次公众行为,例如演讲、唱歌、跳舞的时候出了大丑,也不必放在心上,不信去问问以前的同学,还记得多少你当年出丑的事情。很多时候记人只会记住一个轮廓,而这样的轮廓甚至是根据现在的状况推测出来的。即便没有办法逼自己忘记曾经的丑事,也可以认识到那其实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
而第二种方式就是天性解放。演员的天性解放就是将自己从聚光灯效应中解放出来,这使得他们在剧中可以真实的表现出剧中的人物性格和情绪:狡诈、睿智、大哭、大笑、狂躁、暴怒,也包括感情亲热的戏份。
这样的天性解放与本身就天性释放的人不同,他们的区别在于是否照顾别人的感受。所以你会见到,剧中可以表现出疯狂的演员,生活中很可能非常内向,舞台上激情四射的摇滚歌手聚会时可能一言不发。这样的天性解放像是给自己戴上了一个“人格面具”,改变了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就好像兰陵王,平时是个温文尔雅的白面小生,戴上面具后在战场上英勇残暴。
通常人天性解放的训练方法就是对着镜子演讲,就好像我们在练习英文口语时一样,它的本质就是“表演”,以切换自己的角色,戴上“人格面具”。
从现在开始,
遇到出丑的事,不要再觉得尴尬或者窘迫了哦!
Just do it!
You can get it!
心心君相信你!
点击下载文件: |